- 口碑最好的股票配资 股东户数最新变动:东江环保(002672)股东户数3.37万户,较上期减少1.8
- 本站消息,近日东江环保披露,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37万户,较4月30日减少619.0户,减幅为1.8%。户均持股数量由上期的2.64万股增...
工作人员在对无人机进行起飞前检查。刘坤摄(新华社)
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
七十五载,沧桑巨变。从全省GDP只有区区20亿元到如今突破13万亿元,从曾经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而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大国奇迹的生动诠释,也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广东视察,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城与乡连接的关键节点、国民经济架构中的最基本单元,广东的每一个乡镇都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壮举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的行动者、奋斗者。当前,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广东的小镇正在持续散发“镇”能量、焕发新动能、走上“镇”兴路。
南方都市报、N视频推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小镇逐梦记”,走入广东多个乡镇,讲述一路逐梦的小镇故事。
回忆起小时候,“厂二代”吴积庆脑海中常常出现父辈们通宵达旦辛勤工作的场景。“楼上是我写作业的地方,底下就是工厂,经常凌晨还干得热火朝天。”
这也是很多金利镇“厂二代”的童年回忆。他们的父辈从小五金手工作坊干起,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凭借其敢拼敢闯的韧劲,将“小五金”做成了“大生意”。到了吴积庆这一代,便开始带领企业走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道路,思考着如何“出海”。
正是两代人的努力,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将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变成了“中国小五金之乡”。
从1978年的第一家小五金手工作坊,到1982年的首家五金厂,到1998年的镇级工业园,再到如今集智能化、高端化于一体的五金智造小镇——金利镇五金行业的发展,亦是广东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缩影。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瓶颈、市场竞争、资金短缺和品牌建设等挑战如影随形。
金利五金产业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一次次战胜挑战,拥抱机遇?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南都记者走进金利镇,揭秘这个五金之乡的发展历程。
敢饮“头啖汤”
“天上飞的”“地下搭的”都能做
走进金利镇,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扑面而来。街道上,车流如织,人群络绎不绝,两旁密集的五金店铺展示着丰富多样的各类五金产品。
然而,就在40多年前,这座繁华的小镇却还是默默无闻。
“金利镇的五金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金一村开始出现小五金手工家庭作坊,拉开了金利五金产业发展的序幕。”金利镇人民政府一级主任科员罗绍昌介绍。
作为金利土生土长的“60后”,罗绍昌的人生轨迹与这个小镇紧密相连。他回忆,最初金利的五金产业以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一开始在村民的自家宅院或是废置的房屋中展开,家庭成员即是劳动力,手工艺的传承在亲邻互助中延续。
在罗绍昌的童年记忆里,经过村庄时,上空总回荡着铁锤敲击金属的“哐、哐、哐”声。
这声音正是最原始的金利五金制作之声,也是小镇产业蓬勃发展的序曲。
金利镇,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地处高要区东部。东邻西江,隔江与佛山市三水区相望。据《高要年鉴》资料显示,“西江在高要境内河面最宽处为金利海口段1125米。”
相比于高要的其他地方,金利更靠近珠江三角洲核心区,与佛山三水隔江相望,南接佛山高明。因此,土生土长的金利人操着一口接近于南海、顺德、三水口音的“金利话”,性格开阔爽朗,拥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善于发现并抓住机遇。
“金利的位置得天独厚,金利人也善于钻研,还在小作坊的时期,从‘天上飞的’到‘地下搭的’零配件都已能做。”作为同样土生土长的金利人,金利镇西围社区党支部书记伍建林见证了村民们亲手打造五金产品后,前往珠三角地区开拓市场的场景。“那时,已能够看到金利人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对此,伍建林深感自豪。
伍建林说,金利镇区位优势明显且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同时,当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为五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后来,政府见那么多村民在搞五金产业,干脆圈了一块地,把产业聚集起来。”罗绍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1982年,金利镇建成了第一间五金厂——金星五金厂。
到1986年,五金加工制造已成为金利镇主要产业,厂家林立,门类齐全,产品销售则由本地为主转向以国内、国际市场为目标,并初步形成一些工业村落和工业街。
产业聚合显雏形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工业园
随着五金产业逐渐发展,“硬币的另一面”开始显现:同质化发展、市场“小、散、乱”等现象也同时出现,制约着五金小镇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五金产业链尚不完善,上下游配套企业不足,利润空间被压缩。
为推动五金企业上规模集聚发展,1998年,金利镇人民政府对五金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划出金一、金洲、振星、大塱、珠江等村建设6个工业区,建设各占地500亩的“创业园”和“永利工业园”两个镇级五金产业基地,并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小五金企业进园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效益明显提高。
“2002年,随着金马大桥的开通,金利镇的交通更加顺畅,进一步受到珠三角的辐射,也吸引了外省客商前来采购小五金。”伍建林回忆,本就有区位优势的金利镇,在交通问题解决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厂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地不够用的烦恼。
随着五金产业的蓬勃发展,“创业园”和“永利工业园”两个镇级五金工业园的有限空间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厂需求。一些盈利好的工厂希望扩大规模,却受限于原地的水、电和土地的供应。
进入21世纪,金利镇政府又规划建设了面积4500亩、投资超50亿元的金盛工业园。最后园区落户企业300多家,初步形成了集原材料销售、半成品加工、成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区。
广东金利祥兴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兴公司)便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到成为工业园现代化企业的整个历程。
“那时候订单多到几乎处理不过来,原材料的存放空间严重不足,迁厂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祥兴公司销售总监吴积庆介绍,约2000年,面对日益增长的大客户订单压力,祥兴公司“战略性搬迁”至永利工业园。“公司先是购置了一块土地,并开始建立起占地超过3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2005年,年仅18岁的吴积庆继承了家族的工厂事业。作为“厂二代”,他脚踏实地地从车间一线开始,一步步深入了解各项业务并逐步介入公司的宏观管理。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张,负责市场开拓的他也越来越忙碌。“在珠三角各地跑,常常是清晨出发,一天之内驱车数百公里,有时上午开到深圳,下午再到珠海见客户。”
历经数十载的发展,祥兴公司的铰链系列已从最初的几十种型号,扩展至目前涵盖超过400款不同产品的丰富“阵容”。员工也从当初设厂时的三四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人。
解决“用工难”问题
“厂二代”推动数字化转型
如今,走进祥兴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明亮的标准化厂房、高效运行的自动化生产、有条不紊的规范式作业……
这是数字化改造和升级的结果。但吴积庆坦言,转型是“被逼”的。
2002年,祥兴公司扩建15000m²的新厂区以及办公大楼,自动冲压车间落成。2005年,为了适应猛增的订单业务,祥兴全线更换全自动高速冲压机和半自动装配机,产品得到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产能提升,厂区再次扩建5000m²。
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公司遇到了“用工难”的问题。“生产线上急需大量劳动力,我们却招不到足够的人。”
吴积庆到一些当时的先进企业去考察学习运营模式后,深刻认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于是,他决定引入专业咨询公司,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扶持。"吴积庆告诉记者,近年来,金利镇不断带领本地五金企业代表团与发达地区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致力于推进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升级。
金利高新区管委会科创工贸局局长张涛介绍,推动中小企业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是近年来金利镇政府大力推行的事情,“肇庆作为广东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之一,也提供了专项资金来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3年,全镇五金产业产值达309.18亿元,同比增长17.61%,占工业总产值的57.34%;今年1-6月,五金产业产值达155.6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给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
金利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涨。“从上世纪80年代每月仅400多元的收入,到新世纪突破千元大关,到去年,村民仅凭分红便能每户获得1.5万元。”伍建林告诉南都记者。
目前,金利镇工商登记五金类市场主体共7883家,其中企业2100家、个体户5783户,包括规上企业10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7家,培育了南方金属、开达五金、雄进金属、奥斯特五金、新永昌五金等优质五金生产企业。
政策利好推动“小升规”
下一个目标是“出海”
2020年末,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认定广东肇庆高要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肇庆金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肇庆金利高新区”),实行省级高新区政策。
“省级高新区的政策为金利五金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张涛说,资金和政策层面的双重支持,让更多企业有了转型愿望。“我们积极倡导他们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同时,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激励政策,加强企业‘小升规’的培育——即从小规模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在这方面,能够提供最高达60万元的扶持奖励。”
为促进五金产业向高端集群发展,2015年,金利镇开始规划建设五金升级示范区(五金智造小镇)。项目建设包括了人才公寓、商业体及标准工业厂房等设施,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园区还探索建设绿色共享车间试点,推动人才、技术、设备、资本、数据共享,帮助企业压缩经营成本。此外,园区内企业可以共享科研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2018年,金利五金智造小镇被广东省发改委纳入了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名单。截至目前,一期已建成标准厂房15万多平方米、商业骑楼街12万多平方米,已引入项目36个,其中31个项目已投产。
肇庆市高要区如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进驻五金智造小镇已经有三个年头,该公司总经理杜嘉俊表示,以前老园区的厂房比较杂乱,很多高端人才不愿意来,现在新园区环境改善了,生产线更加规范,招揽高端人才也变得更加容易。
“经过几年的发展,五金智造小镇已经逐渐成为金利小五金企业的集聚地。”张涛称,入园后企业生产更加规范化,产业发展便于走向集群化,推动了金利传统五金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如今,金利的五金产业已有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也是众多企业选择在金利投资兴业的原因所在。”
随着行业的壮大,“出海”成了金利五金企业的下一个目标。
出海第一步,正是要让外国客商认识金利五金品牌。“好五金·金利造”——是近年来金利镇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活动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句口号。
今年7月9日,“第二届中国(金利)五金建博会”开幕,向世界展示金利五金的“含金量”和高品质。在展会现场,不少因“好五金,金利造”品牌而慕名而来的外国客商汇聚于此,感受金利五金企业的热情,实地了解金利五金的高科技与“含金量”。
张涛表示,接下来,金利镇将结合“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股票杠杆交易原理,持续擦亮好‘好五金·金利造’的金字招牌。
上一篇:证券怎么用杠杆 2024年10月3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板栗价格行情
下一篇:没有了